7月車市銷量出爐,比亞迪又是第一,全月賣出了230882輛,哪些車賣的這么好?
比亞迪賣的好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產品線豐富,從小型車到中大型車,都可以看到比亞迪的產品,基本上滲透到了整個市場,再加上產品本身也不錯,銷量想不高都難,那我們就按照車型分類來看看,哪些車賣的比較好,也可以給大家買車做個參考。
(相關資料圖)
小型車
在小型車這里細分市場里,比亞迪有海鷗和海豚,銷量分別是24989輛和21800輛,在7月的小型車銷量排行榜中位列第一二名,而第三名的五菱繽果的銷量只有14378輛,差距不小,真的是趕不上來。所以這兩臺車在這個細分市場中是有著絕對的統治地位的,同時它也是比亞迪中賣的比較好的產品,為什么小型車可以賣的這么火爆呢?
其實小型車的火爆早在中國新能源發展的初期就已經開始了,那時是因為補貼政策對續航里程、電池能量密度的要求相對寬松等原因,讓生產小型電動車成為了獲得補貼的主要方式,也就是在這個時期,讓一部分車企在電動化的道路上開啟了野蠻生長。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開始認為小型車配置低,不經撞,所以給小型車貼上了“低端”的標簽,再加上政策越來越嚴,所以小型車市場受到了巨大的沖擊。但差不多從2020年開始,小型車又火了,因為車企開始重視小型車的產品力,此后推出了很多車型,不論從顏值、配置還是續航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所以它的銷量又起來了,而且小型車開著靈活,城市代步會特別方便,這些都吸引著很多的消費者。
回過頭來再說說這兩臺車,海鷗有比亞迪作背書,還有著不錯的顏值和配置,而且價格也很低,目前市場上可以和它競爭的產品并不多,而海豚它的價格是11.68-13.68萬元之間,我覺得它是有點危險的,因為寶駿云朵上市了,它的定位雖然是緊湊型車,但是價格與海豚重疊,在9.58-12.38萬元之間,所以既然價格相同,但是寶駿云朵的尺寸更大,其他方面比如顏值續航配置寶駿云朵也很強的情況下,為什么還要選擇海豚呢,等下個月讓我們看看它們的表現到底怎么樣吧。
緊湊型轎車
緊湊型轎車中賣的最好的是秦PLUS DM-i,銷量是25674輛,比上個月少了739輛。
再來看看整個緊湊型轎車市場,秦PLUS DM-i排在了第三位,而前兩位分別是軒逸和朗逸,它們銷量之所以比秦PLUS DM-i高我覺得原因是:
首先軒逸的銷量是軒逸經典、換代軒逸和軒逸e-Power三款車型的總和,而且部分車型還是有優惠的,是用價格來換量,而秦PLUS DM-i用一款車型就做到了第三名的成績,所以軒逸有點勝之不武了。
另外就是朗逸,也比秦PLUS DM-i高,但是作為燃油車的朗逸來說,我覺得這只是暫時的,未來是新能源的天下,秦PLUS DM-i超過朗逸也是早晚的事。
緊湊型SUV
在緊湊型SUV這個細分市場中,前五名中比亞迪就占了3個,分別是第一名的元PLUS,第二名的宋PLUS DM-i和第四名的宋Pro DM-i。整體來看,跟6月是差不多的,名次基本沒有變化。
元PLUS,該車不論從顏值、配置、續航、品牌和價格等方面都有著非常不錯的表現,所以能有這個銷量也不足為奇。
宋家族,宋PLUS DM-i的銷量是22389輛,宋Pro DM-i的銷量是21096輛,如果能加起來,那絕對是這個級別的銷冠了。
第三名是長安CS75 PLUS,是一臺燃油車,而且我發現它的指導價要低于宋家族的車,況且產品也不錯,在物美價廉的情況下,選擇它的也不在少數,所以它也可以和宋家族的產品競爭。
中型轎車
在這個細分領域中,目前只有海豹EV,銷量是很拉跨的,為什么呢?我分析有以下幾點:
1、首先是定價問題,海豹EV的官方指導價是18.98-28.98萬元之間,這個級別能買到的車太多了,有合資品牌、有一線豪華品牌、還有二線豪華品牌,所以為什么要買海豹EV呢?
2、另外就是它的大哥漢了,搶了海豹EV的訂單,因為海豹EV和漢車型的價格是重疊的,所以在價格差不多的情況下為什么不買個體驗更好的中大型SUV呢?
3、最后就是動力問題,目前來看純電車型多多少少還是有些使用不方便的地方,所以作為純電車型的海豹來說,其銷量肯定也會受到影響。
不過海豹DM-i的版本要來了,作為插混車型來說,它既有燃油車的優勢也有純電車的優勢,而且價格可能在17-25萬元左右,如果真是這個價格,那它的銷量肯定要漲不少。
中型SUV
唐DM在7月的銷量還不錯,相較于6月來說,它的銷量是比較穩定的,只比第二名的途觀L少235輛,途觀L可是比唐DM便宜好幾萬的車,它們之間的銷量竟然只差了這么一點,所以唐DM的產品力還是非常能打的。
中大型轎車
比亞迪在這個細分市場里有漢DM和漢EV,在7月的中大型轎車市場中排在第三和第四,而第一、二名是奔馳E和奧迪A6L,我覺得漢在這個細分市場里主打的就是一個中大型車的體驗,但價格更低的定位,所以它的銷量也很難不好。
好了,兄弟們,今天就先分析到這,碼字不易,幫我點個關注吧,以后還會繼續分享更多汽車資訊,感謝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