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周一),A股探底回升。截至收盤,上證綜指跌0.34%至3178.43點,脫離盤中低點3159.71點;其余主要股指走勢大同小異,深綜指跌0.13%,創業板綜指跌0.08%,科創50指數跌0.88%。北向資金凈流出46.63億元。
板塊方面,數據確權、算力租賃、網絡安全、信創等板塊表現較好,汽車整車、房地產、CRO、銀行等板塊表現稍弱。
汽車、房地產板塊同時下跌在近期相對少見,或暗示市場對經濟中體量最大的兩個板塊預期邊際轉弱。
(資料圖)
房地產消息面上,有上周起與碧桂園公司相關的不利消息之類;汽車行業絕對增速仍然不錯,但最近的月份已出現邊際放緩跡象,疊加特斯拉又傳出降價消息。
周一市場前市走跌與上周末消息面相對平靜相關,因這或使部分博周末利好的短線投資者反手出擊。
除此之外,截至周一收盤時分,離岸人民幣匯率已至7.28一帶。另一可能影響市場的因素是,將于8月15日(周二)公布的7月份經濟指標。在數據公布前,投資者通常會謹慎一些。
上證綜指由周一盤中低點顯著回升,主要得益于券商股于當日上午收盤前走強。每當券商股走強,投資者總會猜測后續會不會出現利好,故券商股表現與股指走勢有些正相關性。
整體來看,A股成交額進一步縮小,由上周五的7643億元縮至本周一的7425億元。
欲使市場活躍,唯一的辦法是讓市場能產生“足夠多的吸引力”,這樣的吸引力又可細分為短期、長期兩類。由短期講,那就是制造出階段性、流動性旺盛局面。當然,這樣的行情持續度較差。由長期講,應引導穩定的長期資金入市,同時堵上過度融資的漏洞,這樣的市場顯然就會產生“長期吸引力”,變成民眾資產配置的優秀場所。只有當“入水”持續地多于“出水”,股指“水位”才會抬升,這樣的市場才能持續穩定運行。
我個人感覺A股仍有望上攻,理由主要有兩個:一是經濟指標很可能正在筑底,從8月起,經濟指標隨時可能邊際好轉,相對較明顯的好轉機會是物價及信貸數據,消費數據可能也有機會;二是相信管理層不可能輕易丟棄“資本市場活躍”這個目標。
投資者周二上午自然要先盯一下7月份的經濟指標,如果發現其意外大幅優于預期,一般就應積極做多;反之,則可繼續持股觀望,并耐心等待更有力度的刺激政策出臺。
筆者已在微信平臺開辟專欄,讀者可以在每周日至周四晚間通過微信直接查看筆者的最新觀點,詳情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每經牛眼(微信號:njcjnews)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