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近日,湖北省鶴峰縣檢察院收到該縣科學技術和經濟信息化局整改落實檢察建議的書面回復,回復稱已遷移公路中間安全隱患突出的電線桿65根,S476省道走桑線走馬段公路電線桿安全隱患得到排除。至此,該院通過制發檢察建議促使66根問題電線桿得以移除。
“這根電線桿站在公路中間,成‘減速桿’已經3年多了。”鶴峰縣檢察院在服務保障鄉村振興戰略公益訴訟專項監督行動中,從走馬鎮曲溪村村民那里了解到這樣一個信息。
一條公路中間豎著一根電線桿,乍聽起來有些奇葩,卻是事出有因。原來,該村村民曾某家門前曾有一條小路,路旁早先架設了一根電線桿。后來,村民自發集資在這條小路的基礎上修建鄉村公路時,由于通行車輛主要是摩托車,公路邊的電線桿并沒有什么障礙。
2017年初,政府出資將這條公路進行硬化并加寬到3.5米,而公路一側是曾某的房屋,一側是陡坡,改道又受到資金制約,最終便出現了公路把電線桿“包”在中間的情況。隨著車流量日漸增多,這條3個村1500多人出行的必經之路的交通安全隱患日益凸顯,豎在中間的電線桿被當地人嘲諷為“減速桿”。
該院現場核查后,向縣科學技術和經濟信息化局發出檢察建議,建議其履行監管職責,對存在安全隱患的電力設施予以處理。該局認真落實檢察建議,履行監管職責。2020年10月11日,該縣走馬供電所撤除這根“減速桿”,增架了4根電線桿改變線路。
之后,該院在全縣范圍內對此類情況展開大排查,發現S476省道走桑線走馬段多處公路的中間赫然立著電線桿,部分無警示標志,影響車輛行駛,存在交通安全隱患。
2022年3月28日,該院向縣科學技術和經濟信息化局發出檢察建議,建議其履行監督管理職責,依法對S476省道走桑線走馬段存在安全隱患的情形予以排除。該縣科學技術和經濟信息化局收到檢察建議后積極履職,及時向縣政府匯報。
同時,該縣科學技術和經濟信息化局迅速成立工作專班,全面排查安全隱患,制定整改方案,并將整改方案及時反饋給檢察院。4月20日,該縣政府組織召開現場專題會議,議定由縣政府協調資金快速啟動S476省道走桑線走馬段相關電線桿遷改工作,由縣交通局負責送審設計方案和資金評審報告。6月7日,該縣公路管理局與縣供電公司簽訂《電力設施遷改補償協議》,合同資金441.67萬元,正式啟動該路段電線桿遷改工作。6月29日,該縣科學技術和經濟信息化局對檢察建議進行專門回復,報告了整改情況,并表示將進一步加大對危害和破壞電力基礎設施行為的執法檢查力度,進一步規范縣域內工程項目配套電力設施改造,保障基礎設施安全,避免國有資產流失,更好地服務工程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來源:檢察日報·公益周刊 作者:戴小巍 萬莞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