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邊、草叢里一閃一閃的螢火蟲,是很多80后90后童年夏夜的浪漫。在無錫龍寺生態園,有一家螢火蟲科普館,有雷氏螢、條背螢、窗螢、端黑螢、黃寬緣螢等多個品種上萬只螢火蟲成蟲,可滿足你的“夏夜賞螢”自由。
(相關資料圖)
螢火蟲為什么會發光?為什么越來越難見其身影?怎么培育螢火蟲?近日,現代快報記者走進無錫螢火蟲科普館尋找答案。
△無錫螢火蟲科普館夜景實拍圖(備注:攝影師特殊拍攝)
神奇!螢火蟲一生都能發光,為什么不會燒到屁股
走進掛有“螢園”匾額的小門,別有洞天:有池塘和水系,有花有草,雞鴨成群,這是一個田園農莊。科普館負責人章軍民指著玻璃大棚告訴記者,“這便是螢火蟲的家。”
章軍民介紹,螢火蟲屬昆蟲綱鞘翅目螢科,也稱為甲蟲,目前全球已知的種類就有2000種之多,只要環境溫暖、潮濕,世界各地基本都能找到它們的身影。在無錫,發綠光的黃脈翅螢、飛得特別快的條背螢等在湖邊、鄉村還能見到。
△螢火蟲屬昆蟲綱鞘翅目螢科
“螢火蟲是一種神奇的昆蟲,它一生都能發光。”章軍民介紹,螢火蟲在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階段都能發光,其中,幼蟲階段發光能警告、威懾天敵,保護自己;而成蟲階段則利用發光來識別異性、求偶交配。
“不過我們自然界看到的,絕大部分是成年螢火蟲發出的光。相較于幼蟲階段,成年螢火蟲發光亮度、強度和閃爍速度都更強。”發光能力就是螢火蟲生命力的表現,一般公蟲較母蟲更強,且公蟲發光部分是尾部2節,而母蟲只有1節。
△趴在葉子上的螢火蟲
為什么螢火蟲會發光?“簡單說,就是其體內熒光素、熒光酶兩種物質發生了生化反應。有意思的是,螢火蟲發出的光是冷光,基本不產生熱量,所以你看,螢火蟲一閃一閃很久,也不會燒到屁股。基于此研究,人類發明了日光燈,還有演唱會上的熒光棒也是受此啟發。”
“挑剔”!定期在顯微鏡下查看其身體狀況,螢火蟲也會拉肚子
科普書上說,螢火蟲非常挑剔,其繁殖和生存對生態環境要求極高,不僅要有干凈的水體和植被茂盛的環境,還不能有光污染,否則會干擾其交配繁殖。
△螢火蟲產下的卵
“這也是現在很少見到螢火蟲的原因,一來,殺蟲劑等農藥的大量使用,生存環境遭到破壞;二來,城市夜晚路燈、樓體景觀燈等燈火璀璨,城市是亮了,但螢火蟲卻‘蒙’了,閃著光也找不到異性來完成交配繁殖,數量只能是越來越少。”
2017年起開始人工培育螢火蟲,章軍民對這份“挑剔”深有感觸。“人工培養螢火蟲,本質上說,就是為其構建一個適宜生活的自然生態系統,有干凈的水體、適應的溫度和充足的食物。想想并不復雜,但在培育螢火蟲初期,并不容易。”
△螢火蟲觀察室
以水為例,章軍民最開始用的是最容易獲得的自來水,為了保證水質,還提前加入純凈劑,后來選用過井水、超市買的礦泉水等,但螢火蟲都不買賬,以拉肚子等生病體征來抗議。最后找到了附近的山泉水。“現在我有經驗了,山泉水里放上一點點小蘇打,弱堿自然水體是螢火蟲的最愛。”
螢火蟲那么小,如何判斷其是否生病?章軍民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平均每三到五天,他就會隨機抓幾只成蟲放到顯微鏡下觀察,看看體形外貌,比如胖瘦、體色,還有身體鼓動頻次、強度等,這些都能反映其身體狀況;有時還會碰巧遇到它們排泄,排泄物異常很可能就是拉肚子了,比如之前水質不“對口”時就出現過。
如今,章軍民對螢火蟲人工養殖可以說是輕車熟路。比如室內環境溫度保證在25攝氏度以上,但不能高于30攝氏度;大雨后,可去太湖邊、蠡湖邊挖些螺螄、蝸牛回來,作為食物供應;如果環境中的植物發生蟲害,不能用殺蟲劑,可利用草木原理進行熏治。
“螢火蟲是益蟲。”章軍民進一步科普,螢火蟲幼蟲是蝸牛的重要天敵,而蝸牛啃食農作物,所以螢火蟲是防治蝸牛的生物武器;另外螢火蟲有生態指示功能,其種群數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此地區的環境質量狀況。
△將螢火蟲放入玻璃罐,便于孩子們觀察
曾有內蒙古一家三口坐飛機來無錫,只為一睹螢火蟲真容
螢火蟲科普館主要面向無錫及周邊的中小學生和親子家庭,占地1700多平方米,特別設有螢火蟲科普展板、螢火蟲觀察室等,如果有時間的話,章軍民還會擔任講解員,親自給來館參觀的孩子介紹螢火蟲“光輝”且短暫的一生。
“把螢火蟲擬人化,它活得盡興、自立自強,可以說很勵志。幼蟲生長10個月才能變成成蟲,壽命僅3~7天,用盡全身力氣發光,然后完成交配,走向死亡,極致絢爛。寓言故事里也經常提到,螢火蟲發出的光很小,但不像月亮是反射太陽的光,它是自己的光……”
章軍民告訴現代快報記者,之前有一年暑假,來看螢火蟲的青少年特別多,而其中來自常州的最多。后來他才知道,是因為當年語文作文題里出現了螢火蟲,“雖然這是人們賦予它的品格,但也是螢火蟲可愛的地方”。
這些年,科普館接待過很多人,其中令章軍民記憶最深的是2019年暑假,來自內蒙古的一家三口專程坐飛機來無錫,就為了一睹螢火蟲的真容。“小女孩11歲,在觀察室看到發光的螢火蟲時,眼睛閃著光,非常興奮,喊著‘終于看到螢火蟲,真的會發光’!”那天,由于在科普館待得太晚,晚上沒車回酒店,章軍民特意開車送他們去地鐵站,在攀談中得知,孩子只在書上看到過螢火蟲,一直很好奇。但內蒙古氣候冷,再加上自然環境因素,螢火蟲幾乎見不到。后來網上查到無錫有螢火蟲館,才有了這次南下的“螢火蟲之旅”。
“這事對我感觸挺深,做螢火蟲科普館挺有意義的!”章軍民直言,以前隨處可見的螢火蟲,可不能讓以后的孩子只在書本上見啊!更重要的是,也以此提醒孩子和家長要愛護環境,以及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
△螢火蟲
提醒:夏秋賞螢正當時,“可欣賞勿打擾”
近幾年,看螢火蟲的“追光”“浪漫螢光”旅游悄然興起,有網友還總結出了“國內十大賞螢勝地”,包括四川天臺山、南京紫金山、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等。據媒體報道,廣州華南國家植物園日均“觀螢”人次超過1400人次,非常火爆。夏秋賞螢正當時。采訪的最后,章軍民特別提醒:觀螢也需要遵守文明,“可欣賞勿打擾”。
賞螢貼士:
(1)在觀賞螢火蟲之前,需提前看一下天氣預報,因為雨天外出觀賞,螢火蟲也會藏起來躲雨。
(2)螢火蟲一般生活在生態環境很好的草叢樹林之類的區域,所以建議大家觀賞螢火蟲時穿上長衣長褲以防蚊蟲叮咬,為了保證螢火蟲的生存環境不受污染,千萬不要使用和噴灑殺蟲藥、驅蚊水等物品。
(3)觀賞螢火蟲時,不要大聲喧嘩、不要抓螢火蟲,不拿手電筒直接照射螢火蟲,不要開閃光燈拍照,否則會干擾螢火蟲正常交配繁殖。如走路或尋找物品等需要照明時,可在手電筒上覆蓋紅色玻璃紙,這樣可減少對螢火蟲的影響。
現代快報+記者陳敏
(受訪者供圖)
(校對季林巧)
(來源:現代快報全媒體)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